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长笛一声人倚楼

2024-06-28 21:03 来源:万热网 点击:

长笛一声人倚楼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长笛一声人倚楼

——闲谈赵嘏和他的诗

■殷耀

唐代深秋时节一个灰蒙蒙的拂晓,云雾缭绕的曙色笼罩着长安城,高楼上放眼望去皇宫内外的花木已经显出深秋萧瑟的景象。熹微的晨曦中西边的檐角还挂着几点残星,在高楼上向长安城的北边眺望,南飞的一行雁阵越过关塞飞来。高楼上传来了清远悠扬的笛声,有人正斜倚栏杆吹奏横笛。

这是唐代诗人赵嘏《长安晚秋》所描摹的诗意,其中传诵的名句是“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给赵嘏带来了极高的诗名,人们因此称他为“赵倚楼”。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记载:“杜紫薇览赵渭南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咏不已,因目为‘赵倚楼’。”后来的诗话多引此说,赵倚楼的名号就这么流传千古了。杜紫薇是杜牧的别号,因为他有一首描写紫薇花的诗写得好;赵渭南就是赵嘏,他做过渭南县尉这么一个小官。

当年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而赵嘏则是因一名句而享诗名。《长安晚秋》的全诗是这样的:“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祖籍在今江苏淮安的赵嘏来到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漂泊干取功名,和沈述师和杜牧等交游唱和,落魄于仕途而有名于诗坛,他因善诗而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曾干谒过元稹和沈传师等人。在长安时间久了充满了人生挫败感,愈发思念江南的鲈鱼莼菜了,这首诗所抒发的就是一缕浓浓的乡愁。

从欣赏名句的角度,颔联不愧是千古绝唱。十四个字里耳闻长笛悠扬,目睹残星在天,向南飞动过塞之雁阵,牵动倚楼游子之乡心,吹笛之人黯然神伤,倚楼喟叹自己尚不雁南飞而归故乡。元代僧人圆至的《碛砂唐诗》评价这两句说:“真有灵气中涵、不可摸索之妙。何也?残星几点,天光欲曙矣;翔雁南飞,秋声已惨,况值长笛风清,动人旅思之时乎?悄然生感,倚楼独立,正觉难以为情也。陶铸成句,毫不道破,令人诵之,悠然远引,所以延誉当年、流传后世者,定精神与之俱在也。”的确,这两句诗令人叹赏称美。所以颈联和尾联有点配不上出众的颔联,好比一位倾城倾国的美女身材却差了许多,清代纪昀就认为“三四佳,余亦平平”,马茂元先生说此诗“后半较平,无新意……意不高,气不足,虽有佳句,而结末不振,故难成大家。”

赵嘏对自己这一名句的意象很得意,看来他的确是妙解音律的高手。他有一首《闻笛》诗写道:“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其中首联有“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影子。叹赏此句的杜牧有一名句是“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晚风中的笛声与赵嘏拂晓时的笛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嘏最擅长的体裁是七律,其中有些句子写得清圆流畅,时而迸发出警策流畅情致颇佳的诗句。比如他的另一首七律写道:“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这首诗名为《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也是一首秋天思念故乡的诗,这首诗是在长安的月夜和故乡的友人忆起了故乡山中的景物,金圣叹评价说:“题是长安月下,诗却凭空先追写一故山。我今亦试设身思之:假使果有如此宅、如此水、如此矶,则虽终身持竿,闲闲于其间,受用如此杨柳、如此风、如此潮、如此蒹葭、如此霜、如此雁,真是老大快活也!”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里说“《长安月夜与友人话归故山》诗云:‘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飞。’亦不减‘倚楼’之句。”清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里也评价“赵渭南以‘残星几点’一联得名,愚按不如‘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清思雅音,寻讽不竭。”

有人评价赵嘏除了七律之外,其他体裁的诗歌写得大多不出色,这话也不尽然。比如他的七绝《经汾阳旧宅》:“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这首诗是凭吊汾阳王郭子仪旧宅的诗,前两句歌颂郭子仪恢复山河之功超过了当年的伏波将军马援,后两句写出汾阳旧宅今日之冷落荒凉。许多诗评家认为起句很好,“一起已具全神”,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也评价“可感全在起句”。再比如他的那首《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是一首不错的小诗,宋代谢枋得认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诗,不如此诗“意味更悠远”。

该说一说赵嘏的身世了。前面已经说过他是江苏淮安人,字承祐,在诗的江湖上有赵倚楼和赵渭南两个绰号,前一个是因诗句而名,后一个是因官职而名,他的诗集就叫《渭南集》。后人的笔记里记载了好多关于他的轶闻传说,《唐摭言》《唐才子传》里记载赵嘏在浙西有一美姬被人夺爱的故事,曲折离奇有点像唐许尧佐《柳氏传》里韩翊之妾柳氏的故事。《唐才子传》里说唐宣宗都知道他的诗名,问宰相诗人赵嘏有没有得到好官位?但读了他的《题秦诗》里“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这句诗后,龙颜不悦封官之事就作罢了,这有点像孟浩然见唐玄宗的故事。还有一部笔记里记载施肩吾与赵嘏不睦,赵嘏的一只眼睛早年坏了,施肩吾嘲笑说“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如果真有其事只能说施肩吾不太地道,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嘲笑。

“穷困出诗人”,或者“诗穷而后工”,大多数杰出的诗人要么仕途偃蹇崎岖,要么生活穷困潦倒。但诗歌为他们“赢得生前身后名”,千古流传的诗行和诗名足以让他们“粪土当年万户侯”。赵嘏作为一个江南才子流寓长安不得志于仕途,多次落第使他“失意自怀羞”,使他“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他像前辈杜甫那样“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去干谒公卿,在富人的酒席宴上只觉得“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只堪哀”;他常常是身在长安心在江南,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非常炽烈,他想念着“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的故乡,那些流传的好诗大多是思念故园和抒发羁旅思归之作,这说明他是一个感情非常细腻的人。

难忘那个深秋的拂晓,着急归乡的鸿雁飞越关塞来陪他,长安城的宫阙万间是他演奏舞台的背景,熹微曙光中寥落的晨星是他绕梁笛声的点缀,当诗人倚楼吹响那幽怨的长笛时,故乡的风物涌上了他的心头,长笛吹彻倚楼之际使他的诗名流传千古。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