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中国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

2023-11-22 02:20 来源:万热网 点击:

中国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

新中国之所以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这与新中国成立之前旧中国几次结盟外交之痛的教训有关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八国,当时的清政府已经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为了共同抵御日本,清政府又与俄国签订了《中俄秘约》又一不平等条约,俄国打着“共同防御日本”的旗号,趁机大举进驻东北,占据旅顺口和大连湾长达二十多年。第一次结盟,实则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中俄秘约》

1945年,美苏雅尔塔会议的结果,国民政府不得不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政府全盘接受了斯大林的条件,根据条约,国民政府同意外蒙古进行全民公投来决定其独立与否,同意苏联驻军旅顺、共管中东铁路。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公投独立,随即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独立。第二次结盟丢掉了外蒙古。

中华民国时期《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1950年2月14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同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择同苏联结盟,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刚独立建国的新中国急需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发展,但后来赫鲁晓夫当政,不满当时中国对斯大林的态度,与中国渐行渐远,直到后来的中印冲突中支持印度,到后来的“珍宝岛”时间,中苏彻底决裂,可以说第三次结盟是无疾而终。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1961年周恩来和金日成在北京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主要保证了缔约一方在战争状态的时候,对缔约另一方进行全力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条约在未经双方就修改或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以前,将一直有效,也就是说该条约今天还是有效的。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此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

首先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不结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君子多盟,乱是用长”,提现中国的独立自主选择,其次,当时它是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需的产物,不结盟战略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不树敌、广交友!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也不被任何国家所牵绊!所以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大国外交才能游刃有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