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热点 > 正文

​马克龙、冯德莱恩要来了,欧洲政要因何“组团”访华?

2023-04-11 04:55 来源:万热网 点击:

马克龙、冯德莱恩要来了,欧洲政要因何“组团”访华?

本文收录于专辑# 南方读 +#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 " 向中看 " ——

上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连到访;

本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携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访华;

此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透露,将于 4 月中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多国政要掀起 " 访华潮 ",其中不乏欧洲国家领导人。他们为何 " 组团 " 访华?将对中欧关系带来哪些影响?今天的南方读 + 为你解读——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新华社

桑切斯刚走

马克龙又来

" 欧洲各国领导人突然争先恐后地预订航班,前往中国。"美国政治新闻网这样形容近期欧洲政坛 " 访华热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选择了 " 打头阵 ",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的契机,于 3 月 30 日至 31 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适逢中西建交 50 周年,桑切斯此行可谓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他首次来华访问,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

3 月 30 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举行开幕式,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出席并致辞。

在桑切斯看来,加强西中两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很有必要。

出发前,他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是一个全球角色 ",称 " 必须倾听中国的声音 ";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他指出,只有通过对话、团结和合作才能够重建信任;

与中方会谈时,桑切斯再度释放积极信号,表示西班牙愿与中方保持坦诚沟通和对话,不断增强互信,深化双边互利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下半年,西班牙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桑切斯此次访华,既传达出中西双方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意愿,也展现出该国在处理欧洲事务上的务实态度。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 · 桑切斯。图源:新华社

继桑切斯后,就在 4 月 3 日,我国外交部官宣: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将开启访华行程,时间都定在了 4 月 5 日至 7 日。

事实上,马克龙此前就曾多次释放访华意愿,包括 2 月参加法国国际农博会以及 3 月出席布鲁塞尔欧盟峰会都有提及将访问中国,并邀请冯德莱恩一同前往,向中国表达 " 统一的声音 "。

法国总统马克龙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分析指出,马克龙如此高调筹备访华,足见其对此行的重视程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卫华表示,马克龙此举意在彰显法国作为主导欧盟事务的大国地位,同时也是试图在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上,向中方传达出欧盟的共同基调。

欧洲开启 " 访华潮 "

这两个词是关键

细看这些国家的访华安排,不难发现," 乌克兰 " 和 " 经贸合作 " 是其中的两大关键词

今年以来,中国外交大事不断,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尤其亮眼——

2 月 24 日正值俄乌冲突一周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 12 条主张,系统阐释了中方的基本立场主张,得到不少国家的认可。

3 月,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见证下上演 " 世纪大和解 ",也让中国在全球 " 圈粉 " 无数。

图源:外交部网站

世界呼唤和平,而中国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中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促进全球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与中方会谈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特别点赞了中国的 12 条主张,以及中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日前,法国总统府的一份公报,也披露马克龙此次访问的目标: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媒称,共商俄乌危机出路,是马克龙此访的首要考量。

" 中国解决了其他国家未能解决的问题,世界应更重视中国的作用。"

王义桅指出,在向中方彰显欧盟团结、表达对乌克兰危机基本态度的同时,欧洲亦期待中国在这一议题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由中国出口至欧洲的汽车。图源:新华社

除此之外,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也是中欧双方共同的期待。

就西班牙来说,桑切斯在访华时曾表示,将加强中西在电动汽车、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至于法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晓径分析指出,中法两国近年来合作成果颇多,在欧盟提出 " 绿色新政 " 和中国提出 " 双碳目标 " 的背景下,中法合作已深化至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国际粮食能源安全等诸多新兴领域。

王义桅表示,近年来,欧洲希望推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中国对欧洲而言不仅是一片投资 " 热土 ",也是深化单一市场和技术转型的较好范例。

" 随着欧洲宣布将于 203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新能源将成为中欧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获得了欧洲认可,后者有意愿对中国投资,同中国进行技术和标准的对接。" 王义桅说。

携手应对挑战

中欧关系将走向何方?

进一步来说,改善中欧关系、加强中欧在全球重大事务上的对话合作,是欧洲政要接连访华的共同诉求。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受俄乌冲突影响,近年来欧洲经济活动持续低迷。不少欧洲政要希望进一步与中国接触,寻找新的机遇。

其实,欧盟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从去年的一组数据就能看出中欧双方的密切往来——

2022 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 84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

2022 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6 万列,发送货物 160 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 9%、10%。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挑战、提振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对于中欧关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句话,中国发展离不开欧洲,欧洲发展也需要中国。

近期欧洲政要的密集访华,正是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回归欧洲的重要体现。疫情三年来,中欧关系起伏不定,缺乏实质性的对话机制,但是双方合作的底层逻辑和内生动力并没有改变。

" 今年将是中欧对话合作的重启之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玲表示,在变乱交织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维护自身利益、应对全球性挑战,还是在地缘政治变局中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欧洲都必须与中国加强沟通。

00:39

外交部: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今年也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 周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 4 月 3 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指出,中欧应当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克服干扰和困难,聚焦共识与合作。

" 中方愿同欧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合作潜力,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毛宁说。

部分资料来自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等

【话题研究员】辜继漫 泠汐 彭奕菲 杜玮淦

【策划】胡良光 尤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