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

2024-01-18 11:32 来源:万热网 点击:

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

最近,许多网友对

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

产生疑问。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想弄明白关于挂大扁儿是什么昆虫?,(www)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角子?扁担婆?吃瘊虫儿

张玉虎

八角子

按昆虫学上的分类,蝴蝶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一生的四个阶段分别称作卵、幼虫、蛹、成虫。



在我们小店农村的方言中,蝴蝶叫作蝴蝶儿,它一生中的前三个阶段,农民也都有自己的称呼。蝴蝶和其它昆虫的卵,村里人一律称作“籽儿”,昆虫产卵的过程,则叫作“摆籽儿”。蝴蝶的品种很多,蝴蝶的幼虫也形态各异,较多见的是身上长毛的毛毛虫和在菜田里糟害蔬菜的菜青虫,村里人就称它们为毛毛虫和绿虫儿。太原郊区的方言,“虫”字不读(chóng)而读为(zhóng)。对于那种身躯硕大,色彩艳丽,看着漂亮,头上或尾巴上还长着一只“角”的蝴蝶幼虫,村里人称之为“八角子”。

到了夏天,农家院子里的果木树上和小菜园里的菜蔬上经常会有八角子出没,由于八角子个头大,长相怪,有点儿碜人,女孩子们见了往往会大声尖叫,退避三舍。这时胆大的男孩子们便勇敢地来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冲向前去把八角子捉在手里,或者直接摔在地上,踩个稀巴烂,让它变成一摊绿水。其实八角子这种虫子看着碜人,但它只吃菜叶和树叶,并不会咬人蜇人。八角子化蛹而后,往往会变成那种极为漂亮的大蝴蝶。八角子虽然在吃菜叶和树叶的时候对人而言是“害虫”,但它“化蝶”以后的那种艳丽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对人来说应该也算一种“益处”。其“害”与其“益”孰大孰小,恐因人而异,本文不作妄断。

蝶类和蛾类的的蛹,村里人叫作“巧牛牛”。小的蛾蛹和蝶蛹,人们不希罕。那种大的由“八角子”变成的蝶蛹,有人的指头大小,通体棕红色,油光发亮,尾部尖尖地,头部能看出嘴眼的轮廓,像一个用红玛瑙精雕的工艺品,十分好看。孩子们见到以后往往会捡起来拿在手里把玩,它的身体分为几节,用手指甲抠一抠它的身上,它就会摇头晃脑地动起来,因此,村里的孩子们也把它叫作摇头牛牛。

扁担婆

小时候在田野里逮蚂蚱玩,觉得大多数蚂蚱的长相都相近,唯有两种非常另类,一种是吃瘊虫儿,即螳螂,另一种就是扁担婆了。扁担婆的腿长得和其他蚂蚱一样,也是四条小腿用来爬行,两条大腿用来跳跃。另类的是它的脑袋和身体:它的脑袋是一个狭长的锐角三角形,尖脑袋上的两根触须却非常的茁壮,有点儿象两把宝剑。身体呢,则是两头尖尖向上翘,象一枚弯弯的新月,象一叶轻轻的扁舟,更象一个两头上翘的铁尖扁担,要不为什么叫它扁担婆呢。颜色以和玉米叶子一样的绿色的为多,土黄色的较为少见。扁担婆长相另类,行动比其他蚂蚱笨拙,虽然长着翅膀,也飞不高飞不快,较为好捕捉,只要进入视野,就很容易捉到手中。我们捉下扁担婆玩腻了以后,就把它们装在瓶子里或用狗尾巴草串起来拿回家喂猫或喂鸡。

当然了,“扁担婆”只是小店一带农村人的叫法,至于它的学名应该叫什么,我还一时说不准,看着它的形状,突然想起了古代诗人李清照的那句“又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名句来,以扁担婆象一艘小船的身量来判断,是不是该叫作蚱蜢呢?心里没底,上网查查,先,后360,搜来搜去,终于搜出来了:原来,它的学名叫“中华剑角蝗”,啊呀呀,多么冠冕堂皇的名字,把“中华”都带上了。而它在其他地方的俗称则是“挂大(呱嗒)扁儿”或“担担沟儿”,哈!终于把“扁儿”和“担儿”也找出来了。看来,我们小店方言把它叫成扁担婆也不是毫无依据,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不过,依我们小店方言的口音,“扁”字不读(biǎn)而读为(bǎn),“婆”呢,不读(pō)而读为(bō)。

由于扁担婆的长相笨拙可笑,村里人嘲笑那些驼背润肩尖头八脑的人时,就说那人长得象个扁担婆。

吃瘊虫儿

由于有螳臂挡车这个成语,螳螂这种昆虫的“知名度”是比较高的,但在我们太原南郊小店农村方言中,却未“从俗”,人们不把它叫作螳螂,而把它叫作“吃瘊虫(zong)儿”,这也算是以它的行为来命名吧:据民间流传说,如果人身上长了瘊子而不想要,就可以请螳螂来把它“吃”掉,而且还有螳螂吃瘊子不但不疼不痒,还能去掉根子,永远不再生长的说法。看来,这个螳螂还是太原乡下农民心目中的“外科医生”呢。和蜻蜓一样,吃瘊虫儿是昆虫中少有的肉食性昆虫,它不和其他大多数昆虫一样,以植物为食物,而是以其他昆虫为食物。就长相来说,吃瘊虫儿也算是蚂蚱中最为威武雄壮的了,别的不说,单就前面的那两个大大的带倒刺的钩形爪子就够吓人的。而且它也特别的勇猛凶残,用爪子捕捉小的昆虫时迅疾如电果断利落,逮住以后很快便吃掉。我们在田里玩儿时,就试着用小的蚂蚱喂过它,它嘴外边的那两个尖牙真是锐利,一只蚂蚱很快就能生吞活剥地吃到肚里。以它的勇猛和凶残,说它能吃人身上的瘊子,不由你不信。

我有一个大我三岁的堂姐和一个同岁的堂兄,小时候我们天天在一块儿玩。那时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孩子们一天在野地里泥泞中滚来滚去的,身上癣疥疮疔之类的皮肤病不断。那年开春,堂姐的手上长起了一个瘊子,虽然不疼不痒,但心上却非常的惶恐和纠结,因为那时村人口中常念诵着老辈人传下来的的古儿词:“嘴上的瘊,吃馍馍;手上的瘊,提箩头”,意思也就是说嘴上长下瘊子是享福的命,而手上长下瘊子就是受苦的命。人们还用毛主席嘴上就长着一个瘊子来证明这一说法的灵验和准确。因此堂姐看着她手上的瘊子便非常的不乐意,一天里想着怎么就能除掉它。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那个传奇的吃瘊虫儿,好不容易等到夏天,我们小姐弟三人便到村外的田野里逮住了一只大大人吃瘊虫儿,用小手款款地捏着它,把它的嘴对准堂姐手上的瘊子让它吃,可吃瘊虫儿却是对那个尖尖的肉瘊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只是扭扭捏捏地挣扎着想从人的手里逃脱出去。重捉一只再试,仍然照旧,堂姐急得两眼红红地直流泪,也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堂姐手上的那个瘊子是不见了,我也记不清究竟是怎么没有了的。

看来在现实生活中,“吃瘊虫儿”并没有“吃瘊子”这样的本事,它白担了一个能给人消灾免难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