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山西籍开国将帅名录、山西籍将帅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名录

2023-12-05 02:18 来源:万热网 点击:

山西籍开国将帅名录、山西籍将帅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名录

山西省是盛唐皇朝的龙兴之地,魏晋古地,人杰地灵,历代皆有名人青史留名。

开国将帅中,自然少不了山西省籍的将军。

一、山西省籍获开国元帅军衔者名录与籍贯

山西省籍开国元帅有1人,他就是徐向前元帅。

徐帅是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人。

徐向前元帅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也是参加广州起义的老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就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4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曾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第一纵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曾任任第一野战军第1副司令兼18团司令员。

解放后,徐向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仅有的北方开国元帅。

二、开国大将军衔者没有山西省籍的将军

三、山西省籍获开国上将军衔者名录与籍贯

山西省籍开国上将有2位,他们就是董其武上将与赵尔陆上将。

1、董其武上将

董其武上将,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人,曾任第23兵团司令员,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

2、赵尔陆上将

赵尔陆上将,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 )解村乡北三泉村人,曾任第四野战军、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四、山西省籍获开国中将军衔者名录与籍贯

山西省籍开国中将有1位,即常乾坤中将。

常乾坤中将是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人,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部分山西籍将领合照

五、山西省籍获开国少将军衔者名录与籍贯

山西省籍获开国少将军衔者名录与籍贯如下:

1、白云少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柴启琨少将,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车敏瞧少将,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高德西少将,山西省太原市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5、谷景生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6、段士楷少将,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7、范富山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8、智生元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9、贺明少将,原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后迁居陕西省武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0、胡荣贵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1、胡尚礼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2、李懋之少将,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3、李文一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4、梁中玉少将,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5、刘静海少将,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6、刘忍少将,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7、刘苏少将,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8、吕义山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牛明智少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王展少将,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1、王兰麟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2、王庆生少将,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3、王晓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4、吴效闵少将,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5、茹夫一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6、史进前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7、史景班少将,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8、薛克忠少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9、许志奋少将,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0、阎捷三少将,山西省晋城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1、杨文安少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2、张英明少将,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3、张文舟少将,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4、张献奎少将,山西省忻州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5、张廷桢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6、张政少将,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7、张世珍少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8、张子明少将,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9、张子珍少将,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40、张中如少将,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41、张梓桢少将,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2、张柱国少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部分山西籍将领合照2

六、魏晋古地多豪杰,盛唐祖地将星耀

山西籍开国将帅共有46位,大多来自运城市、忻州市、吕梁市等地,其中开国元帅1位,开国上将2位,开国中将1位,开国少将42位(其中贺明少将后随母迁到陕西)。据初步统计,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山西子弟有5500多人血洒三千里江山。在1955年至1964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山西人中,共有20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真是将星熠熠。他们是----

董其武上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

常乾坤中将,任中朝联合空军副司令员;

车敏瞧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政治部主任;

史进前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政委;

范富山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组织部长、196师政委;

智生元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196师政委;

史景班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33师政委;

刘 苏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参谋长、第67军参谋长;

刘静海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79师师长兼政委;

李懋之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

杨文安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参谋长;

谷景生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政委;

茹夫一少将,任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联络代表;

贺 明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65军193师政委;

张梓桢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张 政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张子明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张文舟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参谋长;

张世珍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第37军军长;

薛克忠少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

在山西省籍将帅中,寿命最长的是阎捷三、李懋之少将102岁,王晓、张中如少将100岁;英年早逝的是张子珍少将49岁、杨文安少将55岁、吴效闵少将56岁。

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编辑部向山西省籍将帅致敬!

(说明:一说冯梓是阳泉市唯一的开国少将,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晋升少将。曾在傅作义部下。但开国少将名录里没查找到。)

附:

《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 编撰大纲与征稿启事

以红色文化资源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

编撰大纲与征稿启事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社会主义教育,以讲好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进行红色传承,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程中,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经主管部门同意、“研究会”“理事会”研究决定:发起组织编撰《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

同时,发出向山西籍将军、将帅后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与社会各界征集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启事。

《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编撰大纲

第一部分

1、山西籍开国将帅红色故事

以开国元帅、开国上将、开国中将、开国少将为序。附:将帅千字以内生平简历,工作、生活照片三至五张。

2、附录:山西籍开国将帅名录

第二部分

1、山西籍部分“新中国将星”红色故事

以地(市)区域、姓氏笔画与上将、中将、少将为序。附:将帅七百字以内生平简历,工作、生活照片三至五张。

2、附录:山西籍“新中国将星”名录

第三部分

1、山西籍部分“无衔将军”红色故事

以地(市)区域、姓氏笔画为序(指副军级(职)以上但没有赶上授衔(没授衔)的军级(职)军队干部。附:将帅七百字以内生平简历,工作、生活照片三至五张)。

2、附录:山西籍部分“无衔将军”名录

《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编辑部征稿邮箱:

601992476@qq.com。微信添加:h13935014059、h18636061209。征编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利民西街忻州市委党校西院原教学楼三层西室(忻延会),邮编:034000。联系人:王洪英:13994139362。

山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山西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立足地,也是八路军实行和坚持华北抗战的出发地;山西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与党中央联系华北、华中、华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通道;山西是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抗战时期,山西全省有105个县,总人口1147万人,日军侵晋,烧杀抢掠,围攻“扫荡”,犯下了数不尽的凶狂残暴罪行,仅制造一次杀害千人以上的惨案就有12起,据初步统计,造成全省伤亡共计276.18万人,居民房屋损失910.62万间,禽畜损失1735万多头(只),粮食损失451亿多公斤。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并肩作战,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人人上阵。据统计,仅在册的包括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山西籍革命烈士为10.5万人。八年全国抗战中,山西各地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有60余万人。由此,山西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山西抗战伟业铸就的历史丰碑光耀千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铸就了抗战伟大业绩和抗战伟大精神的双重辉煌。共产党人、八路军将士和太行儿女,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培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是太行精神的深刻内涵。共产党人、八路军将士和吕梁儿女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冲云霄的吕梁精神。抗战年代,吕梁人民展现了对党忠诚、胸怀大局、顽强拼搏、倾力奉献的精神情怀。

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是以党的政治优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核心内容的崇高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抗日根据地的发扬光大,是延安精神在抗日根据地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升华发展。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恒久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对历史前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讲好山西红色故事、讲好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欢迎来稿、敬请指导,期望共同讲好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

(说明:2013年、14年,我们以《忻州籍将帅》征集了一部分忻州籍将帅红色故事,并邀请十多位将军题了词,并邀请傅全有上将和原总参某部部长张中如开国少军担任总顾问兼名誉总编辑,张中如老将军曾多次給予指导。后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搁浅到今日继续。)

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2年11月19日

来源:《百年荣光:山西籍将帅红色故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