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3-09-01 17:40 来源:万热网 点击: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

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开始;卯,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

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

惊蛰的意思是什么呢

惊蛰的意思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地下冬眠的蛰虫被惊醒,纷纷“惊而出走”。

实际上,春雷并不是蛰虫醒来的原因,地下冬眠的蛰虫根本听不到什么雷声。惊蛰时节天气变暖,大地的温度也渐渐升高,这才是蛰虫结束冬眠的原因。——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惊蛰的意思是什么呢

惊蛰意思和含义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播种。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 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详细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 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2.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图3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是什么意思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一一唐.韦应物【观田家】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图4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图5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雷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的意思,惊蛰指的是什么意思?图6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为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到处一派融融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