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热网 > 生活 > 正文

​无声告白书评豆瓣

2023-06-03 03:49 来源:万热网 点击:

无声告白书评豆瓣

你好,我是马蹄,关注马蹄读书,有趣有料有书香。

最近几年读的虚构小说中,《无声告白》是令马蹄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本。

最早是在一份推荐书单中看到这本书,它位列2014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力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一众文学界大咖,作者是一名华裔女作家。

本以为描述移民家庭的小说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没想到看完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

“莉迪亚死了。”这是全书第一句话。上世纪70年代的华人移民二代与白人女性组成的家庭,十六岁的混血女儿在一个平淡的日子走进温柔的良夜,放舟湖上,再也没有回来,两周后抽干整池水才找到尸体。

作者用了一整本书来写这个家庭的故事,从开篇的悲剧开始倒叙。先是描述多年前男主角、女主角各自的青春期和爱情,接着是三个孩子们的兄妹情谊,再是亲子关系中的暗涌、微妙的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通过片段和细节的闪回,环环相扣,最后女孩自杀的谜底呼之欲出,文字非常举重若轻,沉重的心理描写常常是一笔带过,然而读者们站在上帝视角,却能清晰的看到这个家里每一个人心底的痛苦。

《无声告白》人物关系图,来自网络

1.爱情中的盲点——

我们爱上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当初互相吸引的地方却成为彼此的深渊。

男主角詹姆斯是这个家庭的父亲。他出生在美国,父母是当年偷渡来的华人移民,他从小学业优秀,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无可挑剔的履历背后,却有一颗自卑、敏感、谨小慎微的心,和一种羞涩天真又清高的气质。

在那个年代,黄皮肤黑头发的形象还会招致扔石子,种族观念远比今时今日要狭隘得多。

白人女孩玛丽琳是他的妻子。她从小和母亲一起长大,她对母亲的各种家政课程不屑一顾,在学校也总是参加当时只有男生才能上的课。

她有一股单纯的傻劲儿,如此渴望与众不同,简直注定在见到詹姆斯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不假思索不予抗拒。而詹姆斯渴望的是,像个普通的美国男人、有正常的社交圈,进入主流社会。

两个人恋爱的那部分描述是全书难得的温柔、令人心旌荡漾。玛丽琳得偿所愿和一个“特别”的男人在一起,为此放弃了学业结婚生子。

詹姆斯还是那个詹姆斯,并没有因为娶了个白人而得到更多的青睐与尊重,同时,出于中国男人的传统观念,他不希望妻子再出去工作以免被人误会自己挣得不够。

一边是柴米油盐的全职妈妈生活,另一边是社交关系与社会认同的缺乏,这个家终于爆发第一次崩塌,玛丽琳离家出走重返校园,试图找回曾经的自己。

然而,再度怀孕让她不得不放下课程与考试,回归家庭。然而这并非是故事的结局,这次出走,为更大的那个悲剧做了铺垫。

2.亲子关系中的泪点——

孩子其实最擅长察言观色,表面听话来维持家庭关系中微妙的平衡。

詹姆斯与玛丽琳结合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是人群中的“异类”就算了,自己的儿女们竟然会面对一个更残酷的世界:他们是整个镇上唯三的混血儿。

不像今天,混血已然是个时髦词。三个小孩在学校没有朋友,在社区习惯了见到猎奇与嘲讽的眼神。

年龄和性格的差异、加上父母独宠学业优秀的老二莉迪亚,三个孩子就像荒凉的河滩稀稀落落的树,遥遥相望无法抵达、却也只有彼此。

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而哥哥和妹妹是和爸爸一样的黑眼睛。她从小表现出的聪慧让全职妈妈玛丽琳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也许自己无法实现的人生,这个女儿能代替她走的更远。

就像我们看多了的各种虎妈故事:一个早慧的孩子、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背后是令人窒息的压力,和以爱之名的情感勒索。

她的听话并非出于本心,她只是希望做到让母亲满意、以及免于被父母抛弃的恐惧。

书中各种细节的描写真实得骇然。小到一个叹气的语气词、一份失望的生日礼物、一张考砸了的试卷、一句得不到没关系的对不起、一个探出去渴望被解围却没有回音的眼神,全都重重的敲击在莉迪亚的心上,令人心碎。

3.个体成长中的痛点——

我们如此渴望逃离父母的意志,却有可能跟他们越来越像。

如果给十几岁的玛丽琳n个未来生活模板,自己母亲的那个,大概是她最不想选的。

然而生完第二个孩子后,玛丽琳突然发现,自己现在贤妻良母的生活正是母亲当年所希望的那样。她的母亲,同样也是一个全职妈妈。

玛丽琳一路远离家乡,从学业到嫁人,似乎都想与母亲的设定划上重重的分隔符。从她与詹姆斯结婚那天起,她彻底离开了母亲的世界。直到母亲去世,两人再未说过一句话、见过一次面。

莉迪亚死后,玛丽琳和詹姆斯爆发一次争吵,詹姆斯质问她,你妈妈觉得你和我结婚是不对的,你也这样觉得是吧。玛丽琳失眠了,几十年来她一直想要摆脱母亲的影子,可是现在悲哀的觉得,母亲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她无法和自己的内心和解,也无法看到女儿真实的模样。

她一边告诉莉迪亚一定要努力、要超越、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一边让她看各种深奥的医学书籍、参加高年级的理工课程。

直到莉迪亚死后好几个月后,才从女儿生前真实生活的蛛丝马迹中醒悟:这一切从来都不是莉迪亚想要的生活,而是她自己想要的。

那么,她跟当年那个逼她学家政课的母亲,又有何区别。

詹姆斯与儿子汉斯的关系相对是一条暗线。作为家里老大,汉斯把一切看在眼里,他懂得父母关系中的暗涌、安慰莉迪亚的心碎。

父亲詹姆斯一心希望儿女们都能打入主流社会,总是微笑着对他们说,多交些朋友总是好的。直到有一天,他恍然发现儿子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一样的阳光又羞怯、天真又敏感,一样的孤独……

爱情中的盲点——我们爱上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当初互相吸引的地方却成为彼此的深渊。

亲子关系中的泪点——孩子其实最擅长察言观色,表面听话来维持家庭关系中微妙的平衡。

个体成长中的痛点——我们如此渴望逃离父母的意志,却有可能跟他们越来越像。

以上是马蹄君总结的这本书最深处要表达的三种情感。

不管你是如何长大、不管是在哪种关系中,请记住书的扉页上作者想要告诉每一位读者的这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人生需要经历一次次的崩塌才能得以重建,每个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愿我们在经历之前理解人性的脆弱,懂得温柔相待。

这里是@马蹄读书 每天分享读书心得,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我觉得《无声告白》和假清华学生一样,都是背负着父母的厚望,努力去学努力去完美,最后差强人意。一个死亡一个远走他乡。

每一个孩子擅长的不一样,大人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他们承受不起就会出问题,就像那个跳桥的上海孩子。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多倾听多支持,陪他走过晴天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