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酒30年窖藏价格 徽商酒20年价格
徽商酒30年窖藏价格 徽商酒20年价格
徽商酒30年窖藏价格体系研究。”这是中国白酒行业首次针对“十年陈酒”进行价格体系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十年陈酒”的价格比普通酒更高,而且在不不同的消费群体中,价格差异较大。其中,高端白酒的价格最高,中低端白酒次之,而一般消费者的价格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十年陈酒的价格比新酒便宜很多。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你想买一瓶好酒,你必须买十年的酒。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一:徽商酒30年窖藏价格多少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知道三国时期,吴国开始经营南方,徽州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这就造成了徽州人口众多,山多地少的困境,外出经商,成了徽州人最好的选择。徽商在唐朝宋时期就开始萌芽,明清时期,依靠盐法政策,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徽商达到鼎盛时期。但是,由于盐法的改变,加上徽商没有了进去精神,贪图享乐,以及西方商品倾销等等种种原因,徽商慢慢衰落了。
01 环境所迫,经商成为徽州人代代相承的习俗
徽州位于新安江畔,辖境为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和婺源(民国时期划归江西)等地。徽州山路崎岖,陆行不便。唯有新安江黄金水道可畅行无阻,由此至钱塘江再汇入大海。徽州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外出经商已经成为徽州人代代传承的风习,以致“服农者十(分之)三,服贾者十(分之)七”。
他们走南闯北,即便是山陬海隅,孤村僻壤,亦不无徽州经商之人。如胡适所说: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
02 三国时期,吴国开发东南,徽州商业开始萌芽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长江流域商业活动已呈繁荣趋势。东晋建都建康(今南京),中原资财大半随之南迁,经济活动中心由北移南。经济生产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刺激着江、浙、皖主要城市的商业活动。
早在隋代以前,宣城、毗陵(今常州)、吴郡(今苏州)、会稽(今绍兴)、余杭、东阳等地就已是商贾集中的繁华市区。这些地区环绕徽州,商贸活动引发徽州与毗邻地区的物资交流,东晋时的徽州商人就这样乘势而起,萌芽成长。
唐朝时,徽州土特产资源极为丰富,除竹、木、瓷土和漆外,特别是茶的运销遍布全国,甚至漂洋过海,运抵国外。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就包括徽州祁门西南乡,说明那时候徽州的茶叶贸易就非常兴盛。
徽州盛产茶叶,是因为徽州山多田少,山民为了生计,大量种植茶叶,以茶叶为生的山民占到十之七八。山民的衣食、日常生活用品,上交朝廷的赋税,都从茶叶中获取。每年二三月分,茶叶上市的时候,各地茶商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除了茶叶,徽墨、歙砚,也堪称徽州二绝。徽墨首创于南唐末期的奚超父子,南唐后主李煜盛赞徽墨,敕封奚超父子“墨务官”,并赐姓为李。徽墨名叫龙凤墨,歙砚取材于婺源龙尾山,故名龙尾砚,这两样都是给宫廷的贡品。五代时,绩溪所产的龙须纸,质地洁白光滑,也可谓徽州名产。这几样文房宝物,受到文人墨客们的追捧,甚至连南唐后主李煜也非常喜欢。茶叶,墨宝这些产品,为徽州人打开了他们的商业之路。
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杭州本来是个规模比较小的市镇,建都后,赵构便大兴土木,筑宫建殿,仅御花园就有四十余所。而那些达官显贵们也毫不例外,纷纷修园子,建楼阁,很快杭州就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变成一做大都会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的规模可见一斑。
大兴土木必定使得杭州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徽州人从这看到了商机。杭州本来就是“闽商岭贾”的集结之区,徽州商人把土特产售与闽粤商人,再把闽粤地区盛产的木料、石料等转运内地,徽州人把这些原材料由新安江泛流而下直达杭州,由此,富商大贾便应然而生了。如此暴富暴起,自然刺激更多的徽州人经商。
03 明成化年间的盐法改革,使徽商开始雄起
明朝建国后制定了盐法,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来换取食盐,之后在指定区域贩销。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颁令改变盐法,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换取食盐,之后可以自由贩卖销售。这项盐法制度的改革,使得徽商开始起飞。
明朝时期,主要产盐地区再两淮、两浙,这里也是盐商集聚中心,晋、陕商人人地生疏,难以与徽商竞争。徽商由此乘隙而入,建立了一个基于食盐的商业帝国。
经营盐业是徽商的主要行当,但是其行当也缘此而蓬勃兴起。墨商、茶商多在外埠开设墨庄、茶庄,书商开设书坊。除此之外,徽商中有的贩卖棉布、丝绸、米谷、纸张、瓷器等,还有的远到辽阳贩卖人参、貂皮,到两广贩卖珠玑、香菜等。他们的活动范围还扩大到国外,明代嘉靖年间,徽商许栏、汪直不但和日本、暹罗(即泰国)及东南亚各国有生意往来,其商业活动还远及葡萄牙。总之,什么可以赚钱,何处可以牟利,徽商无不经营,无不涉足。徽商由小本经营暴富后,或数人共营,或一家独营,开设钱庄和典当,获取暴利。
04 徽州人的商业盛况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及江北”,在河南者达“二百十三家”。清代所修《歙县志》称:“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
徽商有上贾、中贾和小贾之分,资产银两百万为上,二三十万为中,余皆属下。盐商资本最雄厚,多以千万计,稍次也是数百万。徽商并非全以贩运为主,也兼营一些生产活动。如郑天锁、朱之沾在福建开采铁矿;阮弼在芜湖开染纸厂,运转于苏浙鄂豫冀鲁等省,等等。他们雇了很多佣工,其生产规模已具有手工工场的形式,融工商活动于一体。
徽州人大多以经商为职业,徽商时代,徽州男人有十分之七在外经商,极盛时甚至更多。明万历年间,徽商汪克在河南所开当铺竟达 213 家。徽商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北至幽燕、辽东,西至滇、黔等,东南至海外,可谓“贾人几遍天下”了。
05 徽商开始向权贵靠近
明清时期,徽州人的生意在江南都做的很大。一些文人为生计所迫,趋之若鹜,纷纷投奔徽州,而徽商为了附庸风雅,将这些文人揽为食客。
不仅如此,徽商还以钱财宝货结纳权贵。墨商罗小华就曾贿赂严嵩的儿子严世藩,而成为严世藩的幕僚。他们还和官府勾结,挪欠朝廷巨款,富商吴养海大言不逊地说,他的大父曾欠纳盐款二十余万。徽商经商有道,获得高额的商业利润,也就必然以课税、捐输等各种形式奉纳给朝廷,这是一条定律。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商中的代表人物。
如康熙十五年至嘉庆九年的 130 多年间,两淮盐商捐银3900万两,米近2200千石,谷近33万石,上述捐输多为徽商承担。此外,徽商还向朝廷捐奉军需银2200多万两。
06 无徽不成镇
自明代中后期始,在淮扬经商的徽州人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开始在这里融资兴业。明代王世贞说:“大抵徽歙,人十之三在邑,十之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之一在内,十之九在外。”,徽州人,并没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们可以把资金的十分之九投入外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淮扬等地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正是建立在这样丰厚的财富基础之上。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侵掠扬州,近二百家盐商惨遭抢劫和焚毁。知府借盐商三万两银,于旧城外增建新城。新城建成后,民居鳞次栉比。清乾隆《江都县志》记载说:
“商贾犹复聚于市;少者扶老羸,壮者任戴负,与夫美食衎食之人,犹复溢于途;风晨月夕,歌鼓管龠之声,犹复盈于耳;弦歌诵习,在乡塾者无处不然。”
到了明万历年间,扬州的盐商多达数百家,资本总额超过三千万两,说“扬州富甲天下”,一点也不为过。淮安地处南北要冲,是漕运、盐务和榷关重地。徽商迁居于此,他们大大改观了淮安的面貌,使这里成为可以立“子孙百世业”的大城市。
仪征是淮南盐运的中枢。盐业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市镇建设。清代袁枚曾有诗夸耀仪征的繁华胜景:
“渡过扬州水便清,盐船竿簇晚霞明。江声渐远市声近,小小繁华一郡城。”汉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徽商将它看成是“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淮盐引岸地跨六七个省,行盐口岸大半在湖广,而汉口就是淮盐转运口岸的最大中枢。盐商和运丁等聚居于此,在当时汉口的百种行业中,做淮盐生意的当为大宗。早在康熙初年,汉口就建有新安会馆和新安巷。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又扩建新安巷,在不断的扩建下,作为徽商聚居地的汉口就这样成为繁华热闹的市区。凡是徽商聚居之地,哪怕是滨海荒区,哪怕是乡村僻野,只要他们来了,只要有盐场署所在,那里就能形成集市,那里的经济就会发展,文化就会振兴,那里就会成为“烟火万家,商贾辐辏”的市镇。
07 夸富斗奢,徽州商人开始沉迷于享受
自古以来就重农轻商,管仲提出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以来,这种等级贵贱的排序,几千年来几乎没变。巨商大贾尽管富可敌国,可仍然排在第四,还是被视为暴发户。这种价值取向的阴影一直在徽商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而这又成为反作用力,刺激徽商要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自我,彰显自尊,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方式就是一掷千金,铺张扬厉,有文献这样记载徽商的奢靡之风:
“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具,备求工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戏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同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起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罔加自检。骄奢淫逸,相习成风。各处盐商皆然,而淮、扬为尤甚。”
徽商为附庸风雅,征召名优,开设戏馆。于是,扬州也就成了昆曲的第二故乡。清顺治、康熙、乾隆皇帝都是戏迷,每次南巡经过扬州必征歌逐宴,欣赏昆曲。徽商也由此培养了自己对戏曲的兴趣,纷纷招苏州名优名角,办起了私家戏班子,从而使苏州、扬州成为全国戏曲的中心城市。徽商不仅舍得在昆曲戏班子上大把花钱,还不惜钱财,构筑园林,以求博得达官显贵的青睐。
08 徽商的衰落
于是,新的徽州商人渐渐沉迷于斗富,摆阔,先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在这些年轻一代身上再也找不到了,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享乐和挥霍,这也是徽商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微商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是淮盐运销办法的改革,毕竟徽商就是靠着两淮食盐的运销起家的,真是成也食盐,败也食盐。
清道光十一年(1831),两江总督陶澍革除盐政积弊,无论任何人,只要缴足盐税即可领票运盐,销售各地。盐政新法改行六年之间(道光十一至十七年),不仅消除了盐商亏欠的数千万两银票,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以千万计。这笔巨款是盐商于正常利润外,官商勾结,共同舞弊的结果。
陶澍改革遭到朝廷内外的反对,因为它直接危及了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动摇了徽商淮盐运销的垄断权。仅以扬州为例,盐政新法后的清道光九年,徽商大多歇业关门,一片破败。
太平天国时,徽州是太平军的活动中心,当然也就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的主战场。频仍战事,兵连祸结。徽商深受其扰,先是地方地主武装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亲自督师祁门,明火执仗,纵兵大掠,徽州府被洗劫一空。清军在徽州烧、杀、掳、掠,使徽州尸横遍野,庐舍为墟。徽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备受摧残,大伤元气。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使徽商遇到了强劲的敌手。徽商在省外各地经营的钱庄,敌不过外国商人的银行。西方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方便耐用,也渐次取代徽商手工生产的产品,如布匹、纸张等。连仅此一家的毛笔、徽墨、歙砚等,也几乎被钢笔挤出了市场。
洋商的活跃,洋货的倾销,使徽商不堪一击,当年的风光已成明日黄花,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淡出商业舞台。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点赞加
二:徽商酒30年窖藏价格
这天,罗岗是个好天气,左王大宅内也是一片懒散之色。一家人都聚在《忘身亭》,饮茶举酒,品风酌花,晒太阳,戏鱼虾。忘身亭其实也是一处庭园,红黄白粉各色花朵娇艳,青灰茶绿,各种树木葱郁。这里一年无败色,季季花不同。五彩碎石铺路,金丝楠木筑亭。引东湖之曲水,养菏泽之鱼欢。造西湖之画舫,品千山之茶甘。鸟鸣莺莺不绝,猿嗷声声回旋。此处无山桃,胜过世外园。聚一家之众,老论天下之国事,少谈世间之花边。
皖之许久没见大家了,所以和谁都能搭上话。可絮叨的事情有很多,但也都是些家常。像这种家常,予左王家可是非常罕见。易之一直拿皖之的身材说事,调侃她三日不见,膘长一揪。替皖之打抱不平的可不止一两人,但能为她动手的,也只有美之了。
王宗瑾,王宗禀和王宗曜三兄弟,也是许久没有围炉小酌了。若在平素,倘逢他时,姜禄定会伺候着。关于酒,府中上下,无人能比肩姜禄,出其右。他平生所踏足过的酒界,大家也都只能望其项背。他鼻子轻轻一嗅,便知酒的品类;眼睛微微一瞧,就知酒的年份。只要尝上一口,却立马犯醉。没错,他虽对酒比对自己还了解,对酒比对窈窕还好求,但酒量却是极差,一杯晕,两杯醉,三杯倒,毫不夸大,绝无虚词。所以为了保持他酒圣的美誉,他从来不喝酒,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的酒量。
他不但会品酒,还会酿酒,兑酒。酿酒的功夫没有太多可以用词的,但兑酒的本事真的可以出一本秘籍了。他懂得酒的根性,所以知道什么酒与什么酒会交融出什么样的口感与味道来。反过来,了解人的习惯或要求,他也知道用什么样的酒可以兑出超越期待的预想来。以他对三位老爷的了解,都用不着他们开口,姜禄些微一打量,便知他们今时的心情,事先就做下准备了。
实际上,人的心情在他眼中,无喜怒,无哀乐,只有深邃之老窖,清雅之剑南,托忧之西凤,送愁之洋河,温涩之杏花,香甜之茅台,典雅之古井,神秘之董药。。。。。。
但今天姜禄没在旁边伺候,因为这里是忘身亭,只有王家人才能进来。进了此处即无尊卑之俗礼,亦无身份之芥蒂。只有没大没小的父女叔侄,嫂兄姊弟。
王宗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正反两面都是肉黄色的,没有任何图案和雕饰,侧面则是漆黑色的,于外观而言,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但他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给了莫大的提示。今天他穿了一件藏蓝色长袍,系了一条青灰色腰带,腰间吊着一个布袋。布袋边角有两三处补丁,布色不一,倒也不违和。布袋口两边各垂着一根红绳,末梢处已辨识不出当初的颜色,只有靠近袋口边的一小段还能看出红色来,所以只能猜测它本是一根红绳了。解开口袋,还未拿出里面的东西,但气味却先跑了出来,告诉你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没错,这初闻涩鼻,细闻含香的玩意就是一个烟斗。烟斗表面灰黑,完全辨识不出本来的样貌。但也不是什么精巧奢华的东西,唯一一个点缀便是烟斗口外围的一圈黑丝,看样子应该是一种金属,但到底是金是银就不得而知了。他把烟斗咬在嘴里,打开方才那个事先拿出来的小盒子,没错,答案揭晓,就是火柴盒。火柴燃着暧昧的火焰,撩着烟丝。王宗禀用大拇指在烟斗口一按一松,双唇配合着,吧唧了几下嘴。不一会儿,烟雾便从嘴缝间缭绕而出。
在这个家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左王家的人,都男穿长袍,女搭罗裙。仆人们按照性别职类稍有不同,但也都是古装打扮。当然,也不全是正儿八经的古装,也少见些现代的元素。你要是不穿这些稍具繁琐的衣服,捅着条牛仔裤什么的在这个宅子里晃荡,反而是个让人留目的异类。
大哥王宗谨一手挽住长袖,一手伸向前去。提起桌子中央蹲在火炉上的酒壶,把壶嘴先朝向王宗曜面前的小盅里点了点,然后才把自己面前的也斟了满。接着便放了回去。没有理会他对面的那盏空荡荡的酒盅。他抿了一口,喝去一大半,“这黄酒不错啊。不比姜禄的差。”说着哈哈一笑。
“还以为是姜禄酿的。”王宗禀闻着壶口飘散来的香味,挑着半边眉须,面露意外之色。
“绍兴,十八年窖藏。”
“听来很难得,谁送的?”
“娄山关。附着请柬。”说完,王宗谨把剩下的一口饮尽。
“在哪听过?”王宗禀一手抱于腹前,一手支在上面托着烟斗,微微仰视,似问人,又若问己。
“徽商会长。”王宗谨拧着眉头,一副“你别费时间去想了,再想你也想不出来”的表情回应到。
至始至终,王宗曜夹在两人中间,一言未语,看着皖之他们说说笑笑。但也不是出神的样子,他们俩的举止对话,他都留在眼里。
王宗禀扭头看了看王宗曜,然后余光瞟了瞟王宗谨,俩人眼神有了一个似有似无的交流后,王宗禀摆正座态,好似替王宗曜询问般,开口到,“什么事啊?”
“徽商大会,杭州,邀请我们。”
“大哥你怎么会注意这种小事?”王宗禀说着吸了一口烟。
“每届都邀请。”说着,王宗谨又提起酒壶,加满了盅。然后举到嘴边细细闻了闻,“积极的很。”话音刚落,便畅饮而尽。
王宗禀点点头,等着。
王宗谨拿起桌上的一根银色针棒,和筷子一般长,但要消瘦许多。针棒的头部细尖,尾部一段缠着麻生,末端有个圆环,穿过圆环,挂着一串珠玉。结构和宝剑倒是有些相似。他将针棒的尖头伸进火炉,挑了挑木炭,猩红的火焰立马借着风,窜了起来。看来是酒温不够,需要加点火力。
王宗曜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拖着酒盅于鼻下把玩着,略有所思。他手中的杯子,不是非凡难寻的金玉陶瓷,琉璃奇石,就是木制的。但说起这个杯子,还有个小故事。
姜禄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人志性相投,一个有酒,一个有诗。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酒无间歇,话无空杯。但这个诗人因为家庭的原因和一位富家小姐许了亲,成了家后又不得不肩负家庭的责任,竟戒了酒,也断了和姜禄的联系。少了知己,姜禄也丢了酒性,从千杯少变成了一杯多。多年后,诗人的妻子找到了姜禄,送给他一对酒杯,并告诉他,自己的丈夫几个月前他界骋游了。姜禄听到这个噩耗并未哗然失色,表现的很是平静,似乎,他对诗人的情谊,就像那酒,早就戒了。但月寂空高时,姜禄躲在窗户的阴影下,望着桌子上的两个空杯,开始陷入挣扎。手,不禁地,慢慢地,爬上桌面。手指触碰到杯沿的那一刻,心一颤,泪两行,不知为何流。涓涌的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仿佛看到,看到诗人坐在床沿,拖着孱弱的身躯,举头望月盈,邀杯泪沾巾,心中已无酒,诗香何处寻?
过了很多年,姜禄每每邀月时,还是习惯把杯子拿出来晒晒,对着云颜风影空杯傻笑。有一次,被王宗曜撞见了,他悄悄地就姜禄对面坐了下,什么话也没说,他不愿打破,只是耐心地等待着,姜禄现在面似静平,内心实则波澜的心情平复下来的节点。他对姜禄意志的信任就如他的酒,从没失望过。王宗曜趁着姜禄努力缓和的当儿,拿起了眼前的杯子。离鼻子还有半个手臂那么长时,他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姜禄余光中察觉到了王宗曜脸上滤过了一丝惊奇,或疑惑,他正想开口解释时,却被王宗曜抢了先。
“杏树。”姜禄眼中流露的神色证明了自己的推测,顺着这个线索,他接着推敲,“高寒。”
“何以见得?”姜禄这句疑问,嘴角上扬的弧度又反过来佐证了王宗曜的猜想。
“我不懂酒,但爱诗。”
姜禄有点朦胧,不知这句话之所旨。
“知酒莫过诗,懂诗莫过酒。相传青莲居士入仕无所器,怠职倦朝,就在这个时候他通过贺季真认识了一群酒鬼,整日饮酒论诗,好不逍遥,后世谓之“饮中八仙”。其中二仙李琎深得玄宗喜爱,李隆基夸赞其“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李琎不但嗜酒若狂,而且十分懂酒,他深知什么时节喝什么酒,什么酒要配什么杯子。有一次,他父亲令人收集奇珍异宝,打算祝贵妃寿,而讨好玄宗。有个塞外商人得知便来献宝,上门自荐时,王府的下人见了,寻思着,一个胡人能有什么我天朝没有的宝贝啊,本想赶他走,但转念又一思虑,即使这胡人不一定有什么旷世珍奇,但或许有些稀奇的玩意。皇宫里的人宝贝见腻歪了,对些古怪玩意没准来胃口。而且看那胡人还特意用了个锦盒包着,所以可以断定不会是什么粗陋的东西,自己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领赏的机会啊。如是心里捣鼓,便马上把他带到了管家面前。当着管家的面,那胡人自信地打开了锦盒。锦盒是长方形的,里面还裹了一层黄布。这布是塞外商人来之前特意买了裹上的,因为他了解汉人的风俗,黄色代表着帝王之尊。他汉语不太灵光,但动作却十分的商人,很会勾起对方的好奇和欲望。他慢慢地,带着夸张的表情掀开了黄布。被吊足口味的管家发现,盒子里装的原来是一根木头,还是一根从树上砍下来当柴火般的粗木。气得管家大声呵骂那个下人,“这种想骗钱的胡人你也放进来?赶快给我赶出去!”。下人吓得赶紧把商人往外推赶,但商人抱着自己的破木头嚷嚷有词,“宝贝,这是宝贝。”一直重复这句话,或许他能说清楚道明白的也就这句话了。下人边推攘,商人边叫喊。动静颇大,扰了李琎喝酒的雅兴。他推开房门问道,“何事吵闹?”管家吓得马上作揖,“小的该死,扰了公子的雅兴。”那商人一见到李琎,用带着羊肉串的口味,立马惊呼到“太美了”。这句马屁着实拍到了李琎心里。李琎靠着门,达拉着长袖,醉意熏熏地问,“你是何人?”商人抓着机会,作揖行礼后回应自己是个塞外商人,听闻王府正在寻奇珍便特意来献宝。李琎听到他要献宝便很好奇,他赤脚坐在了门槛上,招招手,让那商人上前来。但管家却进言说他是个骗子,公子莫信胡言。李琎回应,胡言未偿胡言,说着哈哈大笑。虽然没听懂李琎言之所意,但见他笑地那么开心,定不是坏事。商人快步上前,这回他没有搞气氛,绕弯子,直接打开盒子,掀起布盖,解释到,他手中那块木头可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自己家乡伊犁河边的杏木。饮天山雪水,采日月光华,聚百年灵气,凝万世遗玉。当然,这是后来李琎对那段描述的翻译。原来,伊犁河边长满了杏树,相传,这里也是杏树的起源地,有很多都超过了百年树龄。商人进献的这根木头便是百岁杏树上伐下来的木头,若只是这样,倒也称不上稀奇。这根木头还润百年杏花露,清香不散,这倒亦不足为怪。最神的是,这棵树生长时把一颗虎魄融近了身体里。这块虎魄鹑鸟蛋般大小,呈淡红色,通体晶莹。奇上加奇的是,虎魄里面有两只蜜蜂,栩栩如生,完好无损。这样的树,普天之下,一百万棵中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而那根胡人手里抱着的木头则正是虎魄所在之处。商人提议到,如果把这根木头以那颗虎魄为中心,精心雕琢,定能成为绝世珍宝,比如“如意”。这么一听,把管家的嘴都乐到耳垂下了,他着急邀功,说要赶快禀告老爷,但被李琎阻止了。管家以为公子要自己亲自禀报,但他没想到的是,李琎用一千两黄金买下的这根木头,竟被他做成了两个酒杯。虎魄当然是被一分为二,一边一个蜜蜂,都当了托底神兽。这事被他爹李成器知道后甚为恼怒,但木已成杯,责也无功,悔亦晚矣。他只好硬着头皮,让李琎把那两个外表朴实无华的杯子送给贵妃贺寿。但却遭到了李琎的反抗,他直接绝言,他不会把这两个杯子浪费给一个有狐臭,只会乱朝纲乱伦理的女人。气得李成器差点气绝。后来这两个杯子送到了懂它们的人手里,没错,就是谪仙人李十二。诗仙无论到哪里都会带着它们,也只有他更懂得这对杯子的作用,更懂得和它们作伴时的心境,怀念他的朋友们,一群真正欣赏他的诗文,理解他的抱负的挚友。”
“这是个很长的故事。”听了王宗曜讲述这对杯子的来历,姜禄感慨道,他以前并不知道这对杯子还有这样的过往,是真是假,他没去关心,美好的故事人们都愿意去相信,去守护,去传承。
“故事没有结束,我想,它们在你身上又演绎出一段佳话。”
听着,姜禄没有出声。只是莞尔一笑,心情明显释怀不少。
“小的有个请求。”姜禄整理好心情,下个一个决定。
“我在听。”不管姜禄有什么请求,在这种氛围下,王宗曜已没有了回绝的退路。
“请老爷收下它们。”看王宗曜没作声,姜禄继续解释,“睹物易思人。它们在我这已经没了延续历史的使命,应该送给更懂的人。”
“陪我喝一杯。”王宗曜拍拍姜禄的肩膀。这句话,这个动作,对姜禄而言,就是接受的信息。“你应该知道最好配什么酒。”
“嗯,我马上准备火炉。”
眼下挑火的人变成了王宗谨,王宗曜闻着杏木香,自己提起酒壶,加满酒盅。
王宗禀比起喝酒更爱抽烟,但,看到王宗谨话说一半,又咽回肚子里,光抽烟已打发不走焦急,便也倒了一杯,一饮而尽。酒入辣喉,赶忧解愁。喝的舒畅了,王宗禀又来了一杯。
“让易之去吧。”王宗曜突然来了一句。
“免得他们生疑。”王宗谨点点头,表示同意。
王宗禀虽是急性子,但脑筋可一点不差,明白如果左王家一直被邀请,却不参加,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是什么样的麻烦,能避免的,还是用心一点的好。
“易之!”王宗禀呼唤。
“父亲。”易之听闻呼唤,马上来到船坊里。
“苏州有个聚会,你去一趟。”王宗禀吩咐自己的儿子。
“诶!”易之诺,但没追问细节。
“我也去。”美之从易之被呼唤时,就一直竖着耳朵偷听着。
“胡闹!”王宗谨呵斥美之。
“他都能去,我为什么不能?”这不是一句反问,而是一句赤裸裸地贬低,和表明自己去定了的决心。
场面有点尴尬,若在别处,美之也没这个胆子,但这里是忘身亭。这种时候必须有个中间人,皖之很擅长做个调解人,但现在的局面还没轮到她出头。
“周之要是在的话。。。”郁初蓉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
“这种小事。”王宗禀瞪了郁初蓉一眼。
“我就是想他了,都走这么久了,连个音讯都没有。也不知道在哪里。”虽说自己真的想儿子了,但言语中又掺杂点抱怨。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他的行踪。现在知道周之在哪,干些什么的人,也只有王宗曜,所以这份抱怨是说给王宗曜听的。
但王宗禀是个明白人,马上呵斥自己的老婆,“妇道人家。”
“任务完成了,他自然会回来。”王宗曜撂下这句话后就只身离去了。
夜里,皖之端着一碗乌骨汤,来到王宗曜的书房,“爸爸。”
王宗曜知道来人是皖之,并没有抬头,而是伏案处理事务,但听到皖之叫了一声“爸爸”后,马上举起黑眼珠,眉头皱到了鼻翼根处。吓得皖之差点没端平汤羹。
“何事?”王宗曜继续埋头,钢笔飞快地在文件上划动。
“明天我想回上海。”皖之唯唯诺诺地说道。
“还不死心?”
“当然不!”皖之坚定地回答。
“不准!”
“父亲!”皖之想再争取一下。
“早点睡。”说着,王宗曜摆摆手,示意皖之离开。
雨夜潇潇,孤灯寒,风也寂寥,夜已荒,此情此景怎入梦?闻得满园落花殇!皖之趴在窗前,紧了紧身上的披风,陷入那无边黑暗的泥潭。这时听闻敲门声,皖之才回过神来,赤着脚,踩在毛毯上,一步一步。还没开门,就闻到一股酒香。
“知道你睡不着。”美之左手举着一瓶红酒,右手举着两个镶了金边的玻璃杯。
开了门后,皖之转身,就坐到了床上,没去理她。美之面朝着皖之的后背,勾起脚,一甩,把门关了上,然后边走,边用牙咬掉瓶塞,边朝两个杯子里倒上了红酒,“给!”
皖之扭过头,看美之的架势,再不接下,酒都快晃悠出杯沿了。皖之伸手接下后,美之把酒瓶放到了地毯上,然后一个跨步,也上了床,“别烦恼了,我的大小姐,大美人。来,cheers!”美之强硬劝酒。
但没想到,皖之一口就喝了,虽然玻璃杯比普通的要小上一个size,但那也是满满一杯啊。皖之把空杯递给了美之。
美子知道,但也害怕了,她爬下床,提起红酒,特意倒了半杯,然后递给了皖之,“皖皖你少点喝。”
“来!干!”皖之和美之碰杯后,又有直接干了。美之第一口就抿了一点,但看到皖之这气势,自己不在好意思敷衍,也勉强着一口干了。果然太多了,呛的她泪眼红润。再给皖之倒酒时,美之只倒了四分之一,自己的也是。
“谁又惹你生气了?”美之知道,皖之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还稍有点懦弱,这种性格是从豆蔻年华时悄悄形成的,这种complex具体是怎么形成的,也不是一件两件事的缘由。
“你呀!”
美之耸着肩,一副很冤枉的表情。
“谁叫你这时候来的。”
“好!为了我家可爱的皖皖,这锅我背了。”美之用手把她额前的短发向后捋了捋。配上她那俊俏的脸廓,man得一塌糊涂,帅得令人发指。
看着美之,不知是红酒的酒力慢慢爬上玉颈,还是别的原因,皖之的脸透着水嫩粉红。
“看什么呢?”美之明明知道,故意调戏皖之,她用食指的指肚在皖之灵巧的鼻头上轻轻地点了点。
“讨厌!”为了掩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为了逃离这粉红的气氛,皖之夺过美之手中的酒瓶,往自己的杯子里倒满了酒,倒满了放纵的借口。
“伤心路上,我陪你走一程。”说着美之又夺回持酒权,不矫情不含糊,也给自己的酒杯倒了满。
“一程那够。”
“好!宁负苍天不负君。”
说完,两人相识大笑。一瓶红酒,两人不知喝了多久?皖之只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长一点,只是喝酒,没有烦恼的时间长一点,最好酒空了,夜走了。但她的酒量没能熬过慢慢的长夜,不多会儿,她就输了,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夜的怀抱,酣睡而去。
美之轻轻拿掉皖之手中的酒杯,仍在地毯上。顺着皖之胸口有规律地起起伏伏,目光爬上她的脸庞。肉肉的嘴唇,饱满着天真的烂漫;小巧的鼻翼,散发清雅的春风;长长的睫毛,翘着浓浓的调皮。脸颊上静躺着的刘海,卷着夏天的小波浪,美之手拈莲花,将它抚顺至耳后。然后,揉了揉皖之潮红的耳垂。皖之敏感地扭动了一下身体,摩擦了一下膝盖。看到皖之如此,美之坏坏一笑,然后侧躺下来,对着皖之,把她的头轻轻揽入怀中,接着,便一同睡去了。
三:徽商酒30年窖藏多少钱
礼盒装 500ml 4瓶)市场价519元
中粮集团徽商酒脊者慧价格是:徽商八年42度窖藏酒(瓶装)500ml 市场价128元 徽商八年42度樱答窖藏酒礼盒(礼盒装 500ml 4瓶)市场价518元 徽商十二年42度窖藏酒(瓶装)450ml 市场价嫌郑198元 徽商十二年42度窖藏酒礼盒(礼盒装 450ml 4瓶) 市场价798元
The End
-
- 古奇葡萄酒有名吗?gucci旗下的葡萄酒
-
2023-10-25 04:57:43
-
- 五粮液醇40(五粮液醇40度)
-
2023-10-25 04:55:38
-
- 张弓圆筒酒价格(张弓圆筒52度多少钱)
-
2023-10-25 04:53:33
-
- 小农庄 红酒(小庄园红酒)
-
2023-10-25 04:51:28
-
- luna2016红酒(luna红酒2017)
-
2023-10-25 04:49:23
-
- 代特制伊力大曲价格(伊力大曲一箱价格)
-
2023-10-25 04:47:18
-
- 文王酒42度480ML 文王人生系列
-
2023-10-25 04:45:13
-
- passione红酒 passion葡萄酒
-
2023-10-25 04:43:08
-
- 五粮液ptvip酒多少钱(五粮液财富酒多少钱)
-
2023-10-25 04:41:02
-
- 触不可及为什么下架了(触不可及为啥看不了)
-
2023-10-24 01:49:45
-
- 火山和地热能有什么关系(地热能有哪些用途)
-
2023-10-24 01:47:39
-
- 艺术天赋极高的人的特征(艺术天赋极高的人性格)
-
2023-10-24 01:45:33
-
- 同治帝为什么只活了19岁(同治帝下一位皇上是谁)
-
2023-10-24 01:43:28
-
- 十三朝古都(西安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个朝代)
-
2023-10-24 01:41:22
-
-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是什么(直接空气捕集技术原理)
-
2023-10-24 01:39:16
-
- 柴达木盆地位于哪个高原(柴达木盆地位于哪里)
-
2023-10-24 01:37:10
-
- 张碧晨的老公是谁(张碧晨的老公是华晨宇吗)
-
2023-10-24 01:35:04
-
- 瑜伽垫尺寸一般是多少(瑜伽垫长宽尺寸是多少)
-
2023-10-24 01:32:58
-
- 元素周期表是谁发明的(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发现者是谁?)
-
2023-10-24 01:30:52
-
- 海盗王的宝藏(海盗王宝藏密钥)
-
2023-10-23 20:16:23